2023-05-31 杂谈

关于为需求所作的艺术

之前讨论过 AI 作画的问题,那时候我就说,AI 作画实际上和工业化的插画生产没有区别——给定合适的关键词,输出插画。

这种插画相当于工业糖精,尤其是玉米糖浆我们知道宅宅的需求,我们直接面向这个市场推出无数产品不就好了?

为什么 COD 会一年一度的推出年货游戏,放到艺术上,放到我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上就不会了呢?我的评价是,一样的。

番剧的终结

YouTube 上出现了这样一位 UP,他直接将近几年的泡面番称为“overrated“,“meaningless”。而这些泡面番的狂热粉丝是可悲的智障。你仔细想一想他说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。(他的评价是我们为什么过誉了这些番剧,为什么这个故事其实是很普通的故事,只是因为满足了宅宅的幻想才被吹成神。)

实际上这些番既相当于年货,又相当于低毒性的毒品。一方面,都在冲画风(我不否认画风就是一部番最重要的一环),另一方面大量的软色情内容。同时又在某些方面满足宅宅的不切实际的幻想——欢乐的校园生活,现充,异世界穿越,天降,et cetra.

但这种堆砌画风的新番,甚至把 99% 的经费都用在画风和设定上,真的是观众想看到的吗?要分析这个问题,首先要界定观众的分类。

在观众中大部分其实是老二次元,说的更直白一点,就是动画制作公司的“受众群体”。他们就像 COD 年货玩家,每年推出都会玩,年年换新。一小部分才是新人,那么这些新人会如何去了解?我们从直觉上理解当然是靠眼睛(冲这个画风)以及二创梗。二创梗靠什么?靠离谱的情节,软色情,当然,还是有画风。

所以你会发现堆砌画风一直是新番收视率恒古不变的真理。

它们根本就没有被称之为神番的资格,所以用过誉这个词来评价也是不过分的。甚至说来,评价体系根本就有错误——8.0 的神番和 9.0 的泡面番压根就不在一条赛道上!

这很像现在的手机市场,我每年只告诉你,我堆了配置,堆了摄像头,至于手机本身设计好看不好看,系统用的顺不顺手,厂商并不关心。我给你就吃,我出你就换,就行了。

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你会去评价它的艺术性吗?

我们自然而然的引申出了这个问题。诚然工业产品当然包含其艺术性,我们可以说塑料瓶装专利可口可乐是具有艺术性的。但我们在此评价艺术性,它的主体是“可口可乐的瓶子”这一艺术设计,而不是你花三块钱买到的每个独立的塑料瓶装可口可乐其本身。

所以网上一些人去评价泡面番的艺术性的时候,他们的评价主体根本就错了。例如孤独摇滚,它的艺术性在于人们对社恐延伸出的感受,而不是这部泡面番本身。这部泡面番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谈论,它只是二次元美少女贴贴的故事,顺便把社恐作为了一种萌设定。网上根据这个番进行过度解读的时候,通过自己的故事延伸出了艺术性,人们却把这种艺术性的错觉张冠李戴地加在这部番本身。

可以说泡面番就是专门为宅宅量身定做打造的,甚至满足了他们的这种进行浮想联翩的快感

我们发现:如果你是去面向受众,去量身打造了一部番,这种就是工业制造品。最可悲的是:这种工业制造品的销路不会很差。这完全满足了资本投资时稳定的需要,最终扼杀了艺术性。

gal 改番,漫改番,哪怕小说改番,其实这种问题更甚。因为提前固定好了受众群体,你只是将原有的大卖作品进行动画化,哪怕你做的是一坨屎也有人吃。所以编剧更不会去好好对待这些作品了。

这些评价对于 gal 和漫画同样适用。用番剧评价是一个方便大众理解的切入点,你可以自由地把泡面番代换成柚子社和糖精本。

本身就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是什么样子?

不这么做的可以说一般都是作者在进行表达了。以麻枝准为例,他会去加入自己的表达,自己的看法。在麻枝准的故事中其实真的是要讨论约定,家庭,梦想,事业与棒球。他会在作品中以大篇对话,内心想法或场景描写去体现这些东西,并且会占到大部分篇幅。

我的一个朋友喜欢的新岛夕的风格也是这样,讨论生命中无法避免的遗憾与分别。但显然买账的人更少了:通常来讲这样的剧情很虐,所以那些传统的奔着去玩“恋爱模拟”的宅宅一听新岛夕三个大字直接捏着鼻子绕路走开。

这些艺术表达,显然不会被所有人买账。在大部分人看来,这是长段的厕纸,枯燥无聊到想睡觉的铺垫。剩下又一半人看进去了也是那些横竖反对这些观点的。只有更少的人,看懂了,买账了。

尽管我经常说对艺术作品进行打分打排行榜是挺扯淡的一件事,但这仍然是大众入坑的一个主要来源。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作品,就是会比工业糖精评价低,销量低——这是平均下来的统计学结果。最终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,人们涌向工业糖精,而为了满足内心中对神番的幻想,或是为了掩盖真实的失望,就将糖精吹成神番。真正的艺术作品,直接的死亡原因正是缺乏经费。

导向性与从众心理

在早先的蛮荒时期,没有什么权威,没有什么正统代表。人们在贴吧热火朝天的讨论自己的意见,这时候的原始竞争只有那些素质最优秀的作品才能胜出。

现在是什么?我们了解的渠道直接被推荐算法和几个大 V 所引导,而大 V 和制作商的诉求是完全一致的。大 V 为了尽可能多的流量,一定会去选择那些最稳妥的番,去推荐给你,然后再把他们吹成所谓的“神中神”。大 V 也同样有自己的粉丝群体,这些粉丝群体在大 V 的引导下会作为他们的脑残粉在评论区和弹幕出现,潜意识中引导你去同意他的观点和看法。不知不觉中,我们所有人都在传播的力量下被驯化了。

归根到底,我们的二次元市场成为了一个固化的市场,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。当前的消费群体足以满足这些制作商的生存,消费和看泡面番成为了日常的消遣。没有了变化,没有了危机感,何谈艺术?

如何发展艺术?

今天在知乎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文章,对国人 gal 的剧本各种挑刺啊,说你这里有语法错误,那里上下文不衔接,怎么怎么样。我就想:一个完全没有纰漏,一个逻辑严密的剧本,那是啥,那是数学定理,不是剧本

艺术诞生于荒谬之中,而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,对现实生活的再加工和/或想象。

(我为什么想到这一点呢?因为前两天在看《罪与罚》的时候,我非常喜欢故事一开头主人公做的那个关于小马驹被打死的梦。但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,他们会认为这个故事是荒谬的。)

这种荒谬性的安排一定要是荒谬的,不是顺理成章的韩剧。什么意思呢?比如麻枝准的某些剧本,你知道写到哪里就要开虐了,这种安排不是荒谬的。人公的离开或者死亡本身就有 flag,这是一种套路。纵使比泡面番高一点吧,但不是一种艺术。

设定的荒谬:《纸上的魔法使》可以认为是荒谬的。这里不作剧透,假如你玩过这个 gal,知道了最后的真相,你一定有同感。

叙述的荒谬:《美好的每一天》可以认为是荒谬的。设定其实很简单,但在叙述手法上无出其右。

等等等等。

并不是要求每个故事都这么神,而是说,在一定范围内,我们的玩家和市场要允许创作者去进行这样的探索。应当让番剧,gal,漫画成为文学艺术最好的表现形式,他们应当去服务于剧本。而不是为了服务市场去绑架编剧,让剧本成为表现手法的奴隶。

艺术与工业品能共存吗?

当然能共存。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是共存的。但随着动画制作成本和人员投入的增长,以及资本市场的介入,艺术性才逐渐消失。我不反对工业糖精——你怎么可能拒绝糖精的诱惑呢?但他们终究不能成为全部,否则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学艺术将成为一具光鲜亮丽的空壳。话说回来,工业糖精中常用的设定,手法不也是从原创的文学作品中学来并发扬光大的吗?市场进入了一个危险的时期,如何寻找新的平衡点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难题。